梁成楠,具体生卒年月不详,字子嘉,号钝庵,清广东三水诸生。少怀才负气,应制科时因得罪有司,离乡出走;遍游长江中下游,曾于吴、楚一带担任幕客。厌刑名、钱谷之俗,后东渡来台。居台十余年(约1885~1895),入巡抚刘铭传幕下。刘铭传开始时对高山族人采取强硬的手段镇压,带来不良效果。梁成楠掌理开山抚番之相关文书,协助刘开展抚番工作深得刘铭传器重。所谓抚番就是改善原住民生活,画明汉山地界,不准军民侵凌,并于台北设番学堂,赠与衣食、教算学、汉文、官话、台语及起居礼仪。光绪十二年(1886)负责东势角抚垦事宜,亲自走访各番社(指高山族之村社),询问民众疾苦,并纳番女为妾,甚得当地住民爱戴。光绪十三年(1887)安抚万社番民,并有意开发卓兰一带,置产台湾。乙未(1895)割台,委署彰化县令;未几,日军至,携妾从刘永福内渡,在台之家产尽失。日治后,再度来台,寓居雾峰林家;曾走访鹿港洪繻,以诗唱和,相谈甚欢。后因在台不得志,郁郁离去,客死于香江。
梁成楠工诗,洪繻《寄鹤斋诗话》评云:“钝庵诗法,盖由昌黎入手而上溯杜公,旁及苏、黄也;故健而峭,宗派甚正。”。近人李渔叔认为梁成楠诗,即境抒思,吐词真切,能摒除浮词伪语,有清明亢爽情致。他在台湾工作、生活时的诗作对当时民族团结的历史有一定的研究价值。
读其诗《新开庄》:
剪棘诛茅旧筑堂,堂前潋滟水平塘。李衡奴婢三千橘,诸葛生涯八百桑。
茧足连年歌兕虎,磨牙尽日走豺狼。伤心今作无家别,我比新庄是故乡。
他已经将台湾看作是自己的故乡了。
梁成楠去世后,被誉为“全台诗界泰斗”的林朝崧(1875-1915)有《哭梁钝庵大令》诗云:
家无儋石忧天下,今人未见如君者。胸怀既与世相违,年命更遭天不假。
呜呼如君真数奇,生不能免寒与饥。死不能庇妻与儿,学书击剑空尔为。
与君夙订忘年契,闻君羽化泪盈袂。方嗟诗酒久离群,谁料声容俄隔世。
世上干戈斗触蛮,天荆地棘行路难。我尚未知埋骨所,悲君益复自悲叹。
评论